23 / 12 / 30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上有荷花。荷花上面俩蛤蟆,一戳一蹦跶。
按道理来讲,12月31日到1月1日的跨越并不比任何一个晚上更有意义。然而难免从俗,在这个日子简单总结两下。
对比去年同期,今年年末心情舒畅不少,也就能来得轻松点—以这一年里面我看了啥玩了啥为题目,在间隙滥发些议论,少些苦大仇深和义愤填膺,显得正正好好。
总而言之,这里列举的作品顺序大致按照我观看/游玩的时间顺序而定(不一定是新作,但一定是今年才开始),但不会纳入那些截至1月1日还没有完结的作品。选品评分完全主观,但图一乐而已:5分以上就算推荐,能让我克服吃饭去一口气打/看完的是好游戏/影视作品,克服睡觉去打/看完的是优秀游戏/影视作品,它们要在心里面那个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分基线基础上高上一两分。
去年冬天没看,攒到最后成了开年震撼。
说它穷是真的穷,乐也是真的乐——这种无厘头又富有电波感的剧情,还真就是日式动画独一份。
作为动作游戏苦手,这款游戏着实让我踏踏实实乐上一把。今年有三四款游戏让我不睡觉也要打通那最后一口气,而其中两部来自贝塞斯达,老实讲这个马后炮还是挺令我惊讶的。《完美音浪》作为之一,那几天走路都在嘿嘿嘿Chai!
(好吧,就算这么简单的游戏,我也是熬了半宿才把Boss刚过去。)
最后,808真可爱,想rua;小薄荷真可爱,想…… 想想算了,真这样做会被主管瞪的吧。
(另一个马后炮:下野紘莫名其妙地配了好几个今年我大爱作品的主角,只能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感觉整个游戏的全部意义就是玩梗。
停停停,有必要声明我打分绝对不是虚高—您往后看就知道了。不管怎么说,今年属实是高手与“高手”齐飞之年。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科幻动画之一,完全可以与《星际牛仔》或者是老版本《攻壳机动队》这样的名作齐平;如果抛去吃饭滤镜的话,与第一季《心理测量者》或者是《机器人总动员》也是打平甚至小胜的水准。夸张一点,说它是撑起了今年动画的整体观看体验也毫不为过。
吹就是了!
嗯,想要评价这部我在Bilibili上观看时长榜上有名的大作之时,竟一时语塞了。
快一年过去了,我至今记着夜店PDC、复制人、三日凌空、球状闪电击穿全部宇宙元素、元素注音、无影车玻璃、白光拉后期、石油咖啡、丝线电梯、片面眉毛、以恶制恶、为百合镀金、RGB斑马线、照片合成建行、以及黑光和爱的创世之光……
噢,少不了长安汽车、暗影精灵、倒戈的Rokid、跑路的南孚电池和前进四的奥利奥。
感谢宣发路线和网络舆论随着总路线一百八十度掉头,否则估计很难纯粹地享受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心血,它在我这儿的评价怕是要跌去二三分。
高信息密度的科幻动作戏看得很是爽快,论布景特效和道具的审美在近几年还没看到几部比它精致/高级的,光凭这个就基本值回票价了。只可惜人类VS人工智能的主题略显俗套,有些角色显得脸谱化,对世界各地“均匀性”和社会生活的展现比起前作也少了些踏实。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三个小时过得飞快。
出门的时候听两个中学生模样的人聊天,似乎在说什么票房不如原神流水。
感觉莫名地在追求《千与千寻》的观感,结果既不能说治愈又不能说是悲剧,生物设计突出一个触目惊心海报诈骗。
我觉得女主没死成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不过美术确实顶,情绪调动也到位,可惜价值负荷在后半段彻彻底底翻了个瓢,根本立不住啊!
这个分数是睡觉加成下的结果。事实上,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
许多老玩家不喜欢本作人设,但它是吸引我入坑的最大动力,也是我对游戏第二满意之处,一直赞不绝口。唉,萌萌人有什么错嘛!
第一满意的还是战斗。一盘策略游戏玩上两小时,换别的可能我早就腻烦了,但这里就是能顶着失败一遍遍重来。战斗设计太好玩,搞得后面三角战略铃兰之剑什么的直接寡淡无味了。
至于剧情?就当没有吧,攻略角色的过程还好玩点。
观影过程中我频频想起《姜子牙》。连缺点也一模一样:剧情有点过分朴素,没头没尾,落入俗套了。
而且相比起来它的角色关系更俗了,本来电影的主旋律是没有爱情的——如果导演按照原案,认认真真地拍双女主就好了。可叹,就当做是看了个大型作画MMD吧。
都说元梦之星买量铺天盖地,但这款游戏上线的时候给我的感觉要更震撼一点,可能自己是目标用户吧——那几天骑个共享单车都能听见上支付宝搜星穹铁道。
什么都好,就是不好玩。我完全理解护盾系统在长线运营游戏内的设计意义,但它真不好玩啊……
震撼啊,震撼。不愧是大河内。
本分在这个年代竟显得如此可贵。
很多恋爱动画(或者真人影像游戏)讨好【刻板印象中的目标群体】味道有些过于浓郁,简直在把观众当成认知失调。本作跳脱出这个圈套,将恋爱线作为青春故事中的点缀,反而如同出锅前撒上的香菜一样回味悠长。
而且,角色设计也洗去脂粉,学生生活的描写相对扎实清新不少,也更有共鸣一些。
他进电影院前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需要“鉴赏”的,没想到出乎意料的好看。节奏很稳当,一路下来也没有泄气,对于这个影片题材来说是难得的奇迹。
对整个社会切片般的展示令我印象深刻。影片最后蝙蝠随着虚无的外星人一同消散,竟有些感人。
片尾曲《生活倒影》也好听。
另外2-3分属于今年的音乐会,已经从最后的结果里面扣掉了。我对这个IP整体印象不错,入坑之后还是一直在玩的。
不过就游戏本身论的话,也就那样吧。好处是勉强算好玩;不过最好玩长线运营塔防手游的名头在我这里已经被气球塔防6夺走了。
它成功地在大部分关卡中设立了阶段性的目标,我想这是成功之处吧;角色设计我很喜欢,能看出来“属于这个世界“的特征,但是冗长的剧情文本和劣质的对白还是拉低了不少印象分。我并不觉得这是“穷”的问题——几张平面图并非不能做好演出,把控节奏和提供沉浸感。它作为文字游戏的核心体验(3C?不过应该没有Character的要素吧?)不太及格。
我对这类作品已经逐渐形成期望:如果能把群像每一个人的弧光扎扎实实地刻画出来,展示他们立体的背景和变化、进而放射到其周围环境之中,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和感动当然非常好。但如果知道自己没有金刚钻,那就彻彻底底地放飞。不要像某部羽毛球或者水球动画片一样搞得认真思考觉得逆天,想纯当乐子当到一半就给上价值强度,当不了一点。
啊,本分是如此可贵——好像已经是第二次说这句话了。
蜂乐可爱捏()
遗憾是大部分角色还是太正常了。能看出来作者和改编团队都想把角色弄得疯癫些,但是大部分时候又显得过于正常,搞得一众角色像是在演真人秀一样……(虽然你们后来真“演”了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吧……)
嗯,也许呼唤一些更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来会好些?——大河内!大河内!
有人说这部电影里面最大的败笔是克格勃太脸谱化了,像是纯粹的坏蛋。
对于这种人我会请他看看标题,再想想自己为什么指望在这里看到谍战片。
这段与电子游戏相关的趣味历史改编的很好,既有故事性又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地史实之间辗转腾挪。中途插入的像素画特效也相当惊喜,插曲 The Final Countdown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循环。写实特效有点穷但本来也没多少,在接受范围内。
嗯,不怕您笑话:我一度觉得陈家班只是一个攻沙的组织……
龙叔的电影其实和我有微妙的隔阂,似乎是童年的背景和现在的文物,总有那么点儿端着。这次算是抹平了小小的遗憾,乐呵了两个小时。
我觉得喜剧片想展示深度最好还是靠含泪的微笑,而不是拍着拍着突然想起来还有主线这回事儿——从如此角度来说,这电影蛮成功的。
说啥来啥。
本来很有想法,对角色关系的描写难得地不喧宾夺主,可惜没拍成无厘头日常动画。但凡想不起来有主线,观看体验也不会像噎住了似的。11集打住的话还算好片。后面续上的内容虽不如《歌舞伎町夏洛克》那样爆炸(可能也没几个更爆炸的了……),直接拉低了观感是真真切切的。
毫无脸谱的生动主角、青春公路背景下恰到好处的故事、爱、梦想、家庭和一点点荒诞,这一切构成了我今年最难忘的独立游戏体验之一。首发版本有些错误,同时游戏流程到后期略显乏味,还是稍微有一点儿遗憾的。
作为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就感觉有微妙的不对劲:暖场引入部分美术风格与全片奇怪的不一致、越到后面越显潦草的冲突、以及在关键位置一刀截断——从影院出来之后查找相关的消息,才发现种种不适背后果然是工程灾难。
虽然这么说,电影确实是好电影。极具想象力的镜头和肆意挥洒的画面效果高强度地轰进我的头脑,观看体验应接不暇。同时作为美式子供向它也避开了日式动画对“超展开”的追求,用长焦对准鲜活的角色,显得十分动人。
作为电影它不太完整,角色的弧光还未划出就戛然而止,纵使中途多么流畅的故事和作画也顶不住。除非像片尾宣告的时间一样推出续集——不过据说团队和我们一样都是上映后才知道明年要推出续集的,属实难绷啊。
影片结束之后我对着制作人员列表里面几百名灯光师陷入了沉思,不禁想起之前看到某个采访中的一小段:
Q:《双城之战》中 3D 与 2D 结合的十分完美。这一独特的美术风格是怎样渲染出来的?
A:手画。
亏得我从2017年开始就期待了。虽然已经等到制作团队打了剧情补丁之后再玩,但还是难掩失望之情。
女孩子贴贴的工业糖浆味道比二次元开放世界手游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路回想下来,整个流程中唯一的记忆点居然是某个支线任务,然而中途还出了Bug,唉。
我能理解剧情断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并非制作组之错,但一整季下来没踏踏实实地结束,甚至不能算留有什么悬念——观感就是很糟糕。
整个观看体验其实很舒适:画面出色,猪社祖传的顶级节拍把控和鸿沟设置都是加分项。可惜动画版没有做成24集;精彩的演出和Ed令人深刻的分声道音效有多么惊艳,最后的遗憾就有多大。
呃,这好像是我去年生日收到的礼物。
不过游戏体验是值得的,不愧是久违传颂的名作啊。对于解谜游戏来说,言语是苍白的,就偷一句话来好了:
好的解谜游戏,其解一般是无法或难以倒推的。
这是今年唯一一部让我通宵的游戏,这可以说是它分数的唯一来源。
游戏本身不值得任何分数。与市场上它久负盛名的“竞争者”相比,手感一般、操作蹩脚、新手引导迷惑、随机的性能问题、Boss战居然还有Bug……虽然机制很有想法,但整个工程完全无法支撑。堪称劣质。
能看出来制作团队资金充足了不少,但不知为何没有第一季那样跌宕起伏。也可能是腾讯视频的观看环境太糟糕了导致的吧……
如果我随便跑到什么地方说:“《流浪地球2》和《芭比》在我这儿都是9分好电影”,怕是要被两伙人夹着骂—现在这取消文化甚嚣尘上的网络还是太极端了。放宽心去享受作品,而不是诉诸这那那这的不好吗?
能在院线看到以这种独特方式探讨社会性别议题的作品还是很惊喜的。诚然它作为商业片,很难探讨得多么深入;然而遗憾还是止不住。影片前半段的个性相比后半段轻描淡写般的推进剧情要鲜明许多,它本可以做得更好。我想这不是一句“这是荒诞电影”就能轻描淡写地带过去的。
也许真正的遗憾是,如果横向对比的话这部电影已经走得很深入了。或许,流行文化对社会议题的探讨受到现实引力的限制,本来就不能承载我们太多的期待。
如果对中世纪历史和政治感兴趣的话,这款游戏绝对不能错过。你能想象黑曜石级别的角色扮演自由度出现在一款沉浸式的历史游戏中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玩得比当年《极乐迪斯科》还要爽快。
如此优秀的原作被这样的制作水平拖累,简直可以说是令人发指。
但我仍然建议认为自己对作画不敏感的观众去观看这部作品。只要您能绷住不乐出来,那观看体验就是有保证的。
啊,我绷不住,转进去看漫画了。所以第六集之后如果有什么特别逆天的演出,请不要找我问罪。
节奏很快,幸好选了IMAX影厅,爽快得很。
一部优秀的传记片,在这个时候能够引进内地,也是十分不易啊。
不玩 Stoneman's Adventure 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装不上 Steam,买不起电脑或掏不出15块钱这些自身因素,没有能力玩 Stoneman's Adventure 的,本身就代表这些人的人生已经极为失败了;另一种是有能力而不玩 Stoneman's Adventrue 的人,这代表着其审美和思想境界已经低下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个有能力的人不付出行动来证明自己,只能证明此人行为素质修养之低下。是灰暗的,是不被真正的社会认可的。
我很难想象一个精神状态正常的游戏玩家会做出“不玩 Stoneman's Adventure ”这种选择。 Stoneman's Adventure 优秀的题材与充实有趣的游戏内容,可以说目前所有开放世界石头人推箱子解谜游戏中最优秀的,没有之一。没有玩过 Stoneman's Adventure 的朋友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游戏的体验,而是一种最基本的对游戏的理解与精神信仰。 Stoneman's Adventure 明明可以在将大家的游戏体验带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可是你竟然放弃了。那今后提起游戏你必将会坠入冰冷的深渊,体验绝望的后悔与没落感。玩游戏不玩 Stoneman's Adventure,就像四大名著不看红楼梦,说明这个人文学造诣和自我修养不足,理解不了这种内在的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只能看到外表的辞藻堆砌,参不透其中深奥的精神内核,整个人的层次就卡在这里了, 只能度过一个相对失败的人生。
相比前作只是徒有其名。
整个剧情已经崩塌到不能称之为推理电影的程度了。基本上来说,作为一个以包袱为核心卖点的电影,抖出来的包袱没有什么让我惊讶的,故事线、高潮冲突和价值变动完全错位。最后决战之际摔摔摔的演出不知是不是为了重现“你们都去吃屎”的快乐,但只是把它向着纯粹的滑稽悬疑片又推了很远。可惜了看起来就很昂贵的布景啊。
《天外世界》在我这里是8分水平,而“天外世界Pro”正是我对《星空》的全部期待。事实上,陶德叔叔端上来的是天外世界Ultra:更好的画质、更大的地图、更多的文本和任务、更强大和有归属感的飞船—那总没理由给分更低吧。
这部电影应该不用我来吹什么了 。演出的内容稍微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不会有所疑惑,但如此纯熟的结构下导演娓娓道来,将这段历史的厚重感冷静平实地托付给观众。结尾溥仪出门撞上红卫兵队伍、买票回到一切的开端、最后故宫的导游三句话带过溥仪的一生—更是点睛之笔。
电影的原声带哀而不伤,我一直在循环。
如果你喜欢《瞬息全宇宙》,那大概也能和这款游戏对上电波。只可惜它的制作水平拖了后腿,玩的有些迷糊。
游戏“一天揍一个前任”的噱头下,是主创的狂野想象。美国背景和印度飞饼通过歌舞和夸张的 QTE 搅和在一起,在七个小时之内给我带来难绷又难忘的游戏体验。
里面好几个角色虽然脸谱,但十分讨喜。另外,这种只想一路玩下去看他还能整出什么逆天狠活来的期待还是极其独特的。
高开低低低低低走的典范。后面尝试挽救了一下,但也于事无补。
本来成为逆天乐子动画是它唯一的宿命,但作者总想给你上点儿价值强度。问题是在这背景下角色就没一个是正面的,能搞什么道德说教呢?
即便意识到了,后面的内容也不过是给放多了糖的面条补盐分,最后沦为了一团浆糊。
什么是文字游戏的好3C?答案在此揭晓!
地道的法庭互喷游戏,在其中你可以享受顶级的打击感。故事(或者说人物纠葛)很有醍醐味。
我认为一个好的文字游戏3C一定具备的最大特征是,玩家既不会跟不上播放速度,也不会狂按手柄只为了看下句话。如果只是提供所谓倍速播放功能的话,大概会落入以上两个陷阱之一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很享受在这款游戏中花费的60多个小时。
唯一的缺点是推进剧情的过程中,跑来跑去地调查和出示物品有时会把游戏进程卡住。
我期待的是一个动作射击版的 _Hifi-Rush,_端上来的却是自由视角版本的《奥力奥力世界》——这倒也正常。
给予厚望的剧情实际上根本没两句,玩法也不大是我的菜。简单玩了几个小时之后,放下手柄再也没有打开。也许对上电波的人会更喜欢吧。
本来是当成侦探能量补剂看的,但一季追下来只能说能的不是很能,居然是靠都都的吐槽撑下来的。
大部分“关卡设计”都过分朴素,推理过程说一句角色友邦惊诧一般的给个吸冷气瞪眼特写有时候甚至会让我想起来《三体》(当然没那么夸张)。整体来说节奏还舒服,直到某个包袱打开——
我真诚地建议作者不要搞什么高手之上又有高手的层层嵌套。不过都说连载到后期她开始爆种,谨慎期待接下来的表现吧。
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我真诚地建议你不要这么做,或者回去把冰雪奇缘看一遍之后再回来。
它充满了对迪士尼黄金动画电影的致敬和模仿,但徒有其型,毫无神韵。再顶尖的美术也无法支撑一个梦境,这甚至可以说是审美水平问题。当年乔布斯说“(迪士尼集团内)只有皮克斯能出好动画”,多少年过去了居然还在隔山(中间本部推出的那些还算精彩的电影)打牛。
虽然题材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观看的时候确实动辄想起来《宇宙探索编辑部》。
可能是隔着文化界限,有些东西不能敏感地体察。但是一部历史电影能够拍出诗意,我还是很敬佩的。对照之下显得结尾稍微泄了气,不过总体还好。部分情节的节奏我想也可以更自如些。
总体来说,是题材下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呼——没想到这一年比想象中还充实点。这里面没有列入某些我现在还在看的作品(比如《歪小子斯科特》)以及长线运营游戏(The Finals 和 Splatoon 3)。希望来年可以把想玩的游戏多玩玩,弥补一下今年好几款大作找不到时间体验的遗憾。
祝大家2024年看好玩好!